谥号是对一人一生的盖棺定论,谥法的形成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较为完整的谥法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短暂废除,西汉立国后又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谥法制度;谥号有上谥(美谥)比如庄、宣、襄、睿、刚、威等等,平谥比如悼、哀、闵(愍)等等以及下谥(恶谥)比如厉、灵、炀等等。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不仅爵位开始滥封,死后有谥号和得以追谥的范围也一步步扩大,和蜀汉只有十二人有谥号不同,曹魏几乎是有功之人绝大部分都有谥号,今天就先说一说五子良将谥号有何不同?一个恶谥,四个美谥,于禁的待遇令人唏嘘,我们来看一下。
《三国志-于禁传》记载:“谥禁曰厉侯”,厉在古文中和刺是同义的,在谥法中都是下谥也就是恶谥比如周厉王,厉和刺的谥法解释是: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于禁的谥号厉侯应该和扶邪违正曰厉、不思忘爱曰刺有关。
219年襄樊之战前,于禁左将军、假节钺的地位在军中是无可撼动的外姓大将第一人,那时的张辽是征东将军、假节,无论是职位还是权力都不如于禁,可是襄樊之战一场大水彻底改变了于禁的命运和地位,于禁先是战败投降关羽,后又落入孙权之手虽然最终回到了魏国,但早已是物是人非,此时曹操已死,曹丕已经代汉自立。
展开全文
对于于禁战败投降当时其实是有不同看法的,比如《魏书》称:“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司马懿也说过:“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等等,曹魏一朝恶谥者屈指可数,何况以于禁前期的功劳和地位来看,曹丕给予于禁谥号厉侯这样的恶谥有点不太公平,于禁的待遇令人唏嘘不已,不过曹丕是有名的气量狭小,从他对待曹洪和文昭皇后甄氏的薄恩寡义来看,他这样对待于禁似乎也不足为奇,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辽病笃,遂薨于江都。帝为流涕,谥曰刚侯”,刚是个美谥,它的谥法解释是: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很显然以张辽大破乌桓、斩杀蹋顿,平定陈兰、梅成叛乱,逍遥津之战大败孙权威震江东的赫赫战功来看,张辽谥号刚侯至少符合“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这两条。
《三国志-乐进传》记载:“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威也是个美谥,它的谥法解释是:“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乐进是曹操麾下作战最为勇猛的前锋大将,陈寿对他的评价是:“乐进以骁果显名”,所以乐进的谥号威侯是实至名归,可惜乐进有可能是在逍遥津之战中受伤或者是长期征战有病在身,自逍遥津之战后就很少看见他的身影出现了,直到218年去世。
徐晃和张郃的谥号是一样的都是“谥曰壮侯”,壮在古代通庄是个美谥,壮(庄)的谥法解释比较广泛:“兵甲亟作曰壮、叡圉克服曰壮、胜敌克乱曰壮、死于原野曰壮、屡征杀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威德刚武曰壮”,所以曹魏谥号壮侯的不止徐晃和张郃两人,比如许褚、文聘、庞德等人的谥号也是壮侯。
从谥法解释来看,张郃的壮侯应该和“死于原野曰壮”(231年张郃在木门道中箭身亡)有关,而徐晃的壮侯则应该主要是和襄樊之战击败关羽的“胜敌克乱曰壮”有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