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白水荭苗图
兔儿酸
《救荒本草》(兔儿酸):“一名兔儿浆,所在田野中皆有之。苗比水荭矮短,茎叶皆类水荭,其茎节密,其叶也稠,比水荭叶稍薄小,味酸性寒。救饥:采苗叶炸熟,以新汲水浸去酸味,淘净油盐调食。”
网上关于“兔儿酸”的讨论很热闹:有的说是酸模叶蓼,有的说是两栖蓼,有的说是叉分蓼,有的说是酢浆草,有的说是瓦松。酸模叶蓼和春蓼有的地方都叫水荭,“苗比水荭矮短,茎叶皆类水荭”,说明它不是水荭(酸模叶蓼);“所在田野中皆有之”,说明它不一定是生在水边湿地之蓼。从《救荒本草》对“兔儿酸”的描述和附图来看,应该是叉分蓼。
叉分蓼有些地方俗称兔儿酸,酸不溜、酸模、酸梗儿等,是廖科蓼属多年生草本。茎高70-120厘米(比酸模叶蓼和春蓼高),自基部呈叉状分枝。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0.5-2厘米。茎叶味酸。 产东北、华北及山东。生山坡草地、山谷灌丛。
据网上资料介绍,叉分蓼的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高。叉分蓼适口性好,各种畜禽均喜食。叉分蓼也是一味过去村人常食用的野菜,现在仍有食用者。
《救荒本草》兔儿酸 图
水蓼和家蓼
古今所称之蓼,即是部分蓼类植物的统称,也单指水蓼和家蓼。上述陶弘景说的“一是青蓼,人家常用,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即是此种。也即今之蓼科蓼属之水蓼。
水蓼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较酸模叶蓼细,有绿有红;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花稀疏间断,淡绿色(白色)或浅红色,叶腋具闭花受精花是其明显特征。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全草入药,蓼实即此种的种子。
水蓼俗称辣蓼,辣蓼草等,全株有浓烈的辛辣味,古人用以调味者即此。我在采摘其茎叶时,不留意用手揉了一下眼睛,顿时火辣辣的像擦了辣椒水,难受了很长时间。我也曾尝过水蓼的幼苗,一股特别而又纯正的辛辣味。当时我想,现代人不用它调味有点儿可惜。
《新修本草》有“蓼实”一条,说其“味辛,温,无毒。又有水蓼,叶大似马蓼,而味辛。能疗被蛇伤,消香港脚肿。生下湿地水旁。”《本草纲目》:“时珍曰:此乃水际所生之蓼,叶长五六寸,比水荭叶稍狭,比家蓼叶稍大,而功用仿佛。”由此看来,水蓼不是家蓼;当时所称的蓼,是指家蓼。
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尔雅》‘蔷,虞蓼。’《注》:泽蓼 ·····《齐民要术》有种蓼法,故云‘家蓼’矣。魏、晋前皆为茹……。今皆野生,而俗称犹有‘家蓼’,古语尚未淹也。” 也就是说,吴其浚认为《尔雅》里的虞蓼、郭璞注说的泽蓼(水蓼)和家蓼是同一种植物,即今之水蓼。
从以上关于水蓼和家蓼的描述推断,家蓼可能是水蓼的栽培种;这种栽培种已经失传,或如吴其浚所说已逸为野生。
《植物名实图考》水蓼(图)
香蓼
现代植物学中的香蓼,别称粘毛蓼,俗称辣蓼、辣柳等。是一年生草本,植株具香味。茎多分枝,密被开展的长糙硬毛及腺毛,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似柳叶,两面被较长的糙硬毛。花紧密,淡红色,花序梗密被开展的长糙硬毛及腺毛;产东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贵州等中国大部地区。
香蓼是天然香料植物之一,据说具有生姜、胡椒、薄荷、蒿草、树苔等的混合味道。香蓼具有良好的去腥提味作用。云南的少数民族,现今仍把香蓼作为重要的调味材料,如,白族的“淹生皮”和“淹生肉”,红河哈尼族的“香蓼拌生肉”,思茅拉祜族的“薄片红肉”,保山景颇族的“舂鸡”,怒江独龙族的“烤小猪肉”,德宏勐卯宴中的“香柳浸鲜鱼”等都是以香蓼为主要佐料。有一年去云南旅游,在西双版纳特意品尝了傣家宴,其中有几道饭菜用的就是香蓼作调料,还有一盘生香蓼。我对那种味道不习惯,勉强尝了一些。
野生的香蓼已不多见。我在青岛地区只见过一株。南方仍有些零星栽培作为食材。据报道,东北有规模栽培用以提取香精油和浸糕。
古人说的香蓼,好像不是今之香蓼。陈藏器《本草拾遗》:“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人为生菜,最能入腰脚也。”《正类本草》:“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类有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浓;青、香二蓼,叶亦相似俱阔大,上有黑点。”
据《中国植物志》,蓼属植物我国有113种26变种,其中多年生者40种,但大都产于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及以南诸省,且分布地域狭窄,多为少见种。沿黄流域和长江流域常见的只有蚕茧草、两栖蓼、叉分蓼、西伯利亚蓼、珠芽蓼、拳参(拳蓼)、火炭母七种。符合上述特征,即,多年生或二年生,叶似青蓼而比青蓼阔大,上有黑点的有两栖蓼和蚕茧草。两栖蓼有毒,不能食用,剩下的只能是蚕茧草。
蚕茧草又称水蜈蚣,多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根状茎横走。茎直立,高50-100厘米,节部膨大;叶近薄革质,坚硬,长7-15厘米,宽1-2厘米,有的叶面上有黑斑。花白色或淡红色。全国多数省份均产,尤以江南为多。据网上文章介绍,蚕茧草是南方有些地方过去常吃的一种野菜,现在有些人家仍然当野味食用,味道微甜。
古人说的香蓼或许是蚕茧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