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件模板

省级动态

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发表时间:2017-06-06    点击次数:31

 

中南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特色;坚持分类培养,服务需求;坚持提高质量,立德树人。聚焦“双一流”建设,立足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以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充分发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一、基本思路

以教育部等部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等文件为指导,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和学校实际,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可实现自我动态调整的建设机制,按照“三坚持、一路线”总体思路,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

(一)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研究生个体出发,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二)坚持服务需求,内涵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加强研究生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分类设计,从整体上建立符合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及需求的分类培养课程体系。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以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坚持创新驱动,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纳入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营造学术交流与研讨氛围。

(四)国际化建设路线。探索并努力突破无地缘优势地区高校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瓶颈,逐步增加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国际化元素,以课程群的形式,将课程建设由单门课程建设提升至学科整体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研究生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明确目标,建设分类培养课程体系

按照“分类+基础+共享+研讨+全英文”五位一体的基本理念,以点带面,协调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以修订2016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契机,对各层次、各类别研究生课程进行全面梳理,课程总量由4200余门缩减至2600余门。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避免单纯因人设课。

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研究生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构建各一级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的高质量课程体系。

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立足国际前沿、富于学术挑战,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着力提高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科学设计课程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层次课程的衔接。

(二)夯实基础,强化学术前沿引领

基础类、方法类课程体现研究生课程的方法论特征。按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设置研究生核心课程,强化跨学科专业交叉课程、专业前沿类课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参照3个以上国际一流学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主要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本学科特色和优势,开设2门体现基础性、交叉性、综合性、量大而广的核心课程。同时有选择地增加研究方法类课程、实践(实验)类课程,强化“科研工具”的运用,通过具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内容,培养和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实验操作能力。如《实用仪器分析实验》和《冶金过程计算机模拟与程序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实现为100%现场教学。博士研究生开设课程为《现代仪器分析方法》,而硕士开设的课程为《冶金工程测试技术》,前者侧重于讲解现代尖端仪器设备的原理与应用,而后者侧重于讲授面向冶金工程学科的经典测试技术,做到层级递进。

打破学科界限,教授团队合力开设前沿课程。整合专家力量,开设94门跨学科的交叉新兴前沿课程,由多名教授以讲座的形式授课,重点展示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及研究治学方法等,使研究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以利于个性发展与知识互补。在前沿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反省能力,从而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由传统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的转变。如粉末冶金学科博士课程《粉末冶金新技术及新材料的研究进展》及《粉末冶金新技术研究方法论》采用团队授课模式,每位授课老师的课时在2-4课时,团队成员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其他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教授,同时配备助教团队,注重老、中、青结合。

(三)协同共建,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识结构的全面性,鼓励跨学科选课。通过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开设跨学科研究生新课程。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和跨校选课的制度机制,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扩大研究生的课程选择范围,增加课程选择和修习方式的灵活性。部分学科对博士研究生选修课内容不作要求,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课。对硕士研究生,设置了约20%其它学科的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课,让学生可以按需选课。

多校合作联合开发,实现优质资源在线共享。逐步与目前全国大力推广的“慕课”等先进平台合作,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全国甚至全球共享。2015年启动中南大学研究生核心在线课程建设项目,通过MOOCs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全程在线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与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开发课o,如护理学科与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8所大学联合设计、开发的三门网络教学课程,采取在线学习、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课程教学。加强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资源共享,促进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融合。如法学学科聘请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实务专家开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刑法学专题》、《刑罚论专题》等课程。《司法实务》课程采用专家讲座的方式,由8位实务部门专家联合开设。利用学校行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加强校外培养基地建设,强化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建设,累计建设有校企联合课程200余门,并落实和严格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企业实践教学环节。

以“成果+专业经典案例”的形式加强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发和形成一大批基于真实情境、符合案例教学要求、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学案例。如商学院、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作为试点单位,推进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MPACC入选全国优秀案例2个,教学案例库7个;MPA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4个。冶金学科博士生的专业课80%以上采用案例教学,硕士生的前沿类课50%以上采用案例教学。《现代冶金工程选论》、《有色冶金理论与前沿技术》、《钢铁冶金前沿技术》、《冶金物理化学原理与前沿》等课程通过设置相关主题,由相关教授通过分析经典或最新案例授课。

(四)seminar课程为抓手,营造学术交流与研讨氛围

加大seminar课程学分比重,确定了直博生、博士生、学术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seminar学分构成“10-8-6-2”模式。重在关注研究生个体,强化学术研讨与交流,促进师生之间多种思维风格和学术观点进行交叉、融会,产生共鸣,实现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将seminar课程要求纳入研究生课程培养体系,体现对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对seminar课程等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如冶金学科90%以上的课程安排了课堂研讨环节,平均每32学时课时安排了6学时的研讨,占总学时的18.8%。同时要求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水平。设立专项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纳入seminar学分评定要求。

(五)示范引领,加快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整体思路,打造全英文“原味课程”。以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或跨一级学科的学科群为建设单位,参照5个以上国际、国内一流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结合学科现有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案、一流教学管理”的标准建设重点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每个建设学科或学科群开设3-5门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生课程,每门课程建设一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师资团队,同时注重教学团队的“传、帮、带”作用。

经过几年试点,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初见成效。开设100余门全英文专业课程,冶金、交通、护理等优势重点学科先后开展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冶金工程学科与芬兰阿尔托大学共同开设了《hermodynamic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Metallurgical process》试点课程,作为专业课面向冶金工程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开课,课程由中芬两国相关教授共同上课。

交通运输工程各学科方向都开设了全英文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了提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ESI论文的能力,组织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骨干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利用学校引智计划、名师名家工程,邀请多名海外教授来学院短期访问,如邀请丹麦科技大学沈文忠教授开设《声学基础》全英文课程,青年教师作为助教,快速提升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化授课水平。

护理学科积极推进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博士研究生课程60%的教材、教学资料为英文原版资料,《护理哲理与护理理论》、《高级循证护理》、《质性研究》三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按美国高校研究生课程进行设置,聘请耶鲁大学护理学院Robin Whittemore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护理理论》的教学。

 

三、适应需求,完善课程建设长效制度机制

(一)健全课程监督评价

学校相继制订实施《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中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条例》等制度,对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质量督导、评价考核等作出严格规定,逐步规范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机制,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从制度上推动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建设。同时,为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学校还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奖惩制度,如制订实施《中南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审办法》、《中南大学研究生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近年来通过公开课等形式共评选教学质量优秀奖课程198门次,建设了一批示范课程。对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因教学事故、教学效果欠佳等情况进行诫勉。

(二)严格课程设置标准及审查,把好教学大纲质量关

建立完善新开设课程申报、审批机制,明确课程设置标准,坚持按需、按标准审查课程。根据研究生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科发展需求,注重开发新的课程。实行申报-试讲制度,广泛吸纳研究生代表参与新开课程审核,不能通过试讲的课程不许开课。所有课程都必须编写严格的课程教学大纲,学校定期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团队、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审查。对连续2年未开课、课程定位不准、课程内容重复度较大、教学评估不合格等的课程应在修订培养方案时予以取消,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对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强化课程建设主体责任

明确二级培养单位是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主体,在内部建立完善教授治校机制,加强内部质量监控。组建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其第一职责就是负责审核研究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负责监督课程建设过程、考核建设成效。同时,充分发挥各培养单位对于人才培养的责任主体作用,一方面广泛吸纳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授或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用人单位代表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在满足学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学科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特点对课程模块设置和学分构成等进行灵活安排。

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一)公共课教学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思政课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研究生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创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试考核办法。施行研究生思政理论课“三三制”教学改革,以“三化”为基础,即实现教案专题化、案例化,教学过程实践化;“三微”为手段,即用微MOOC打通课内课外;用微电影记录实践、用微课丰富课件、“三精彩”为目标,即做到精彩讲解、精彩实践、精彩成果。

调整课程结构,系统推进公共英语课教学改革。针对原有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已不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情况,分层次改革研究生英文课程体系,整体上以提高研究生英语写作能力与交流能力为目标。博士研究生重在加强科研实践中英语能力培养,从2014年秋季开始,博士生取消公共英语课,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硕士研究生从2015年秋季开始,取消学术学位研究生公共英语课,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由《综合英语》改为《学术交流英语》,《学术交流英语》以培养研究生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满足研究生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高级医学英语视听说》、《英语电影欣赏》等5门英语选修课程。

强化公共数学课的基础作用,推进新工科内涵建设。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公共数学课为突破口,分学科门类完善数学公共课程设置,提高数学知识和课程教学对工科研究生开展科研和实践创新的支撑能力。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考核方式,按理工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公共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工科研究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生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活力和能力,着力培养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二)教学团队建设

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重点是培育国际化教学团队。中南大学通过一级学科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重点课程建设、知名教授实验室国际合作、国际校际合作等方式和途径,在工学、医N、理学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门类建设了10多个具备国际背景的教学团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主要途径是通过加强校外培养基地建设,重点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机制,优化企业导师选拔机制,建立对口联系机制。近年来,中南大学共建设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27个,与中国铝业、中铁轨道系统集团等单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基地45个,目前,学校校企合作兼职师资队伍包括企业工程院院士、总工程师等现场高级专家总量超过1000人。

(三)改进课程考核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的特点确定考核方式,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教学过程考核,加强考核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改进提高。

五、初步建设成效与展望

中南大学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优化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培养条件;不断完善建设机制,树立需求导向、质量为先的建设理念,注重课程体系的分类设置,探索建立课程教学的分类考核和质量评价机制;建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与国际同类学科逐渐接轨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国际化教学团队。近五年支持建设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7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28门,立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68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40位教师获研究生教学质量优秀奖。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除了学校层面推动外,还要建立激励制度和机制,提高研究生教师、导师和广大研究生的质量意识、革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师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研究生教育各关系方全员参与的态势,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7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尾文件模板